有人可能会问:那《三国演义》为啥要夸大身高?其实这和古代打仗的逻辑有关。战场上士兵穿几十斤的盔甲,拿几米长的武器,如果身高两米以上,体力消耗会非常大。历史上真实的猛将,比如项羽身高八尺二寸(约189厘米),唐朝的尉迟恭也只有七尺五寸(约185厘米)。罗贯中写关羽“九尺”,更多是为了塑造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圣形象,就像今天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一样。
三、古人身高真相:从“矮个子”到“大高个”的千年进化
别被小说骗了!秦汉时期的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米67,和今天中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差不多。考古学家挖出的汉代古墓,男性遗骸的腿骨长度显示,大部分人身高在1米6到1米7之间。就连《汉书》里吹嘘“八尺二寸”的项羽,实际身高换算下来也不到1米9。
不过,古代贵族和武将确实比普通人高。比如曹操的儿子曹彰“臂力过人”,史书记载他身高八尺(约184厘米);东吴的周瑜“长壮有姿貌”,实际身高可能接近1米8。这些人能长这么高,主要因为营养好——天天吃肉喝酒,不用像老百姓一样啃野菜。但像《水浒传》里动不动就“身长八尺”的108条好汉,九成都是文学虚构。
四、历史与小说的差距:为什么古人爱吹身高?
古人写史书有个潜规则:夸武将必夸身高。司马迁写项羽“八尺二寸”,陈寿写何夔“八尺三寸”,其实和今天明星虚报身高一个道理。战场上两军对垒,主帅个子高,旗杆立得直,士兵远远看着就有士气。
但小说家比史官更夸张。罗贯中写关羽“面如重枣”,是为了突出他的忠义;写他“身长九尺”,是为了让读者一眼记住这个角色。类似的还有《说唐》里的李元霸“身高一丈”,换算下来超过三米,比姚明还高一倍,这显然不可能。说到底,古代小说的身高描写,就像今天的网络爽文,追求的是“爽感”而不是真实性。
结语:别用今天的尺子,量古人的身高
下次再看到“身长九尺”的描写,千万别急着换算成三米。考古发现的汉尺告诉我们,古人和今天的我们一样,高矮胖瘦各有不同。关羽的真实身高两米出头,虽然比不上姚明,但在冷兵器时代已经足够震慑敌军。而那些小说里的“巨人传说”,不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浪漫想象——就像今天的科幻电影,看得过瘾就行,千万别当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