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人姓名可看出家族​​背景或職業,從14張圖看懂姓氏背後落落長的意涵

泰國人姓名可看出家族​​背景或職業,從14張圖看懂姓氏背後落落長的意涵

還記得大學時代學日文的時候,日籍老師提到日本人最早也沒有姓氏,是在明治維新時才開始出現,而當時會依據住在什麼地方或從事什麼工作而取姓氏,例如:馬場、小林、田中等等,這樣的狀況其實泰國也存在。

相信許多學泰文的人都有一個有趣的經驗,一開始學會問「你叫什麼名字」之後,碰到泰國人就會問一下,但當對方真正講出一大串的名字時,就會發現好像聽不太懂,而且很難把對方姓氏記下來,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泰文姓氏真的很長且音節很多,對於不懂泰文的人而言更是痛苦,因此本篇就要來解謎一下,到底泰國人的姓氏有哪些特色?

以「爵位」為名的傳統 以「爵位」為名的傳統源自於阿瑜陀耶時期波隆摩·戴萊洛迦納(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บรมไตรโลกนาถ)在《暹羅法典》的基礎下所實施的薩迪納制,,此制度規定每個爵位所能獲得的封地,而這些爵位也有不同規定;皇室成員的爵位並非世襲,而是每往下一代就會降一級,因此就算是王子的後代,最後也會降為平民。地方貴族與分封領主的身份則是終身職,但無法世襲,其子女的爵位也需要透過國王重新分封,而獲得冊封者通常也會以爵位作為自己的名稱。

例如吞武里王朝建立者鄭信王在阿瑜陀耶王朝時期被稱為「披耶達」,其意涵就是達府的統治者,這種以爵位為名的作法,從阿瑜陀耶延續到曼谷王朝的拉瑪五世時期,直到拉瑪六世於1913年頒佈《姓氏法》才開始改變。1913年拉瑪六世「賜姓千家」共御賜了6432個姓氏,其中包含皇室成員、原臣屬國統治者與貴族,原曼谷王朝之地方貴族以及擁有特定職業的平民,因此才逐步改變過往以「爵位」為名的單一傳統,開始有家族以「身份」或「地名」為姓氏。

以「身份」為姓氏 以「身份」為姓氏共有14種類型,包含:城主、商人、果農、農民、陸軍、海軍、空軍、工匠、國劇藝術家(倥劇)、音樂家、皇家御馬廳、醫生、皇家占星師、婆羅門祭司等。拉瑪六世依據不同身份類型賜予姓氏,而這些被挑選出來的身份也是拉瑪六世時代一種社會階級與群體的呈現,因此這14種姓氏類別可說是泰國版的「百家姓」,或者應該稱為「千家姓」。

註:「藍素」為偉大國王的車伕或駕駛者,「茵他拉素」為因陀羅的車伕或駕駛者,「彭貼」為高尚、聖賢的天神的後代;三詞皆來自梵文。「盧尼雍」則是來自泰國中部重要城市「甘烹碧城城主(盧)พระยากำแพงเพชร (นุช)」的名字,為泰語詞。

註:「哇尼」與「瓦尼」來自巴利語,「衛」來自梵文,為商人、商業的意思。

註:「蓬」為水果、產物的意思。「帕霖」為有結果、有效果之意,代表水果豐收,二詞皆來自巴利語。

註:「賈協丁」主要單字為農業的意思。「賈席功」為從事農業的人,來自巴利語。「薩利」為小麥或穀物之意,來自梵文。

註:「裕庭」為軍人、戰士或武士的意思,來自巴利語。

註:「納溫」為水手、水兵或海軍戰士的意思,來自梵文。「賈林」來自泰文「พรรคกลิน」一詞的縮寫,意為海軍輪機隊,來自marine engineers。

註:「阿賈」與「納帕」意為天空。

註:「席拉賓」意為藝術家。

註:「納」意為舞蹈家及舞蹈演員。

註:「瓦汀」意為演奏者。

註:「阿薩溫」是騎士或騎兵,來自梵文。

註:「衛」為巴利語、「懷他亞」為梵文、「佩」為泰語,三者皆指醫生。

註:「丘」意為光輝、光明或燦爛,來自巴利語。

註:「婆羅」意為印度婆羅門,來自巴利語。

從這些姓氏的詞彙組成也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規律:

各職業使用單字多半來自梵文及巴利語。 在姓氏當中最常見的形容詞為:賈蒙(意為:心)、順通(意為:好、美、優、雅等)、功等(意為:創造者、工作者、光等)。 姓氏基本詞彙是以「職業或身份+形容詞」。 這些組合代表最初獲得冊封姓氏的人在這些工作領域上的優秀表現與專業,而他們的姓氏也成為一種社會地位的彰顯,例如家族曾經是泰國某城市的城主、軍人或皇家醫師。

不過從1913年拉瑪六世賜姓氏至今已過一百年,擁有這些姓氏的後代也不代表仍然從事或繼承這些「身份或職業」,甚至從事著跟姓氏毫無關係的工作,例如曾被稱為泰國馬英九的民主黨總理「艾比希 衛差奇瓦」,以及曾因上電視台參加烹飪節目而被控貪污下台的為泰黨總理「沙馬 順達衛」,他們的姓氏都代表著他的家族曾擔任過醫生,但他們後來也沒有繼續走上醫生的道路,而這種醫生從政的狀況在台灣也算是相當常見。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前泰國總理、民主黨黨魁艾比希。 Bencmq

前泰國總理沙馬 下次碰到泰國朋友的時候,或許可以仔細問對方的姓氏,並透過這篇文章提供的14張圖片深入了解一下對方姓氏的意涵,相信對於需要與泰國人來往的人而言,這點小知識可能會有不錯的影響與效果存在。

延伸閱讀:

【泰國七大帝】建立吞武里王朝,成功抗緬入侵與統一暹羅的鄭信王 從泰劇《天生一對》、《同一片天空》,比較泰國人在現代與古代社會階級的地位差異 台灣認為名字過長是自找麻煩,恰與泰人改換姓氏時追求「以長為尊」的做法相反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相关推荐

换手机微信聊天记录不见了?微信怎么查看以前的聊天记录

换手机微信聊天记录不见了?微信怎么查看以前的聊天记录

365体育投注365bet 07-31
阅读更多
蒙娜丽莎最新优惠

蒙娜丽莎最新优惠

365体育投注365bet 07-03
阅读更多
禁毒宣传

禁毒宣传

365 体育投注 07-27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