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平日里细心观察的话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采用了金属材质外壳的手机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做成全金属的,总是会在顶部或底部做一些塑料材质的处理。
比如被大家吐槽的iPhone6后面的白条,比如当年喜欢用铝合金外壳的HTC,以前一直有网友说HTC就是“后头丑”,金属背壳总是会出现一两块塑料补丁,其实并非苹果和HTC喜欢这种设计,更多的是为了手机“信号”而作出的妥协。我们看到HTC的塑料机身手机比如Butterfly后面就没有这些烂七八糟的设计,网友戏称HTC换设计师了,实际上是换了手机壳料后设计师不必为手机“信号”的穿透问题才没有打“补丁”的缘故。
当年HTC DHD千疮百孔的背部设计
HTC Butterfly的背面设计
那么为什么手机信号没有办法穿透金属呢?
道理很简单,金属对于电磁波的吸收很强,而wifi、2G、3G信号,它们都是微波,微波的波长都很短短,衍射能力弱。微波射入金属材料时产生了吸收衰减,而信号被屏蔽的实质是导体的热损耗。它的产生完全是由于电磁场射入金属屏蔽体时,因电磁感应而在金属表面产生了感应电流,又由于金属导体中特别是导体表面有一定电阻存在,必然在金属屏蔽层内,产生热损耗。这种热损耗导致电磁波无法到达信号接收模块,自然就没有办法正常通话了。
所以,不是厂商故意把手机的背面做的那么丑,而是因为技术所限而采取的无奈妥协之举啊。
文章来源:ROM之家